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摘錄

國難當頭時,挺身而出並以身殉國的,往往不是那些享受了這個國家種種好處的人,而是平時並不得志的民間人士,是那些處江湖之遠的尋常百姓和文弱書生!(《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中國人對待腐敗的態度,其實是一貫採取雙重標準的。別人搞腐敗,他痛恨;自己搞,或者自己家裏人搞,就不痛恨了。他們的義憤填膺,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份。比如公款吃喝,是大家都痛恨的,但如果你邀請他一起去,則會欣然前往,且面有得色。(《非典型腐敗》)

上級考核下級,……「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一個官員管事多,可以說他勤勉,也可以說他無事生非,擾民;一個官員管事少,可以說他懶惰,也可以說他無為而治,高明。反正嘴是兩張皮,咋說咋有理,而且是誰有權,誰有理。(《非典型腐敗》)

在中國傳統社會,一個手中握有權力的人,如果要想傷害一個並無權力的平民老百姓,那是很便當的,有時甚至不過舉手之勞。(《非典型腐敗》)

再完善再健全的制度,也是靠人來執行的。人不變,制度再好也沒有用。最後的結果,恐怕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不勝防。中國人在這方面,可是積累了上千年的經驗。(《非典型腐敗》)

要想理解歷史,必須參透人性。……以人為本,歷史才是有意義的。以民族的文化心理為核心,一個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我們面前才可能變得鮮活起來。這些鮮活的故事和生命將促使我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於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歷史總是讓人惦記》)

我從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甚麼東西或事情,是好得完美無缺,或者壞得一無是處的。在我看來,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有優點必有缺點,有缺點也必有優點。利與弊,優點與缺點,要歷史地看,辯證地看。許多時候,一個事物的利,往往同時就是它的弊。甚至它會有此缺點,恰恰因為它有此優點,比如「慢工出細活」。慢,就是缺點;細,則是優點。但是,不慢就不可能細。……可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事,這世界上沒有。(《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