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星期日

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批判》摘錄 (三)

 

帝國並不曾明令禁止思想。它只是通過獎懲的辦法暗示知識界,自由思想是沒有好處的。(第三章《倫理治國‧沉重的代價》)

學的過程中有了問題,就得問。但這種問,絕不是懷疑、質問,更不是批判,而是請教。請教之後也不是思考,而是領會。領會以後就去演練,這就是習。總之,有學,有問,有習,無思。(第三章《倫理治國‧沉重的代價》)

幾乎所有前來悼念岳飛的人,……都要向(秦檜的塑像)投去憤怒和蔑視的一瞥,甚至吐痰撒尿。這說明倫理治國確有成效,道德觀念也深入人心。然而遺憾的是,秦檜之流並未因此而斷子絕孫。陷害忠良的慘劇依然繼續上演,充當漢奸和偽軍的人則成群結隊。而這些人,如果也曾到過岳王廟,那麼,也照例是要對(秦檜的塑像)撒尿吐痰,絕不會焚香禮拜的。可見諸如此類的道德義憤究竟有多少出自真正的道德感,十分可疑。在我看來,那恐怕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表態和道德作秀。中國人是很擅長此類表演的。最高當局只要一聲令下,很容易地就能做到對某個「奸賊」或「小人」的同仇敵愾。至於這個人是否當真有罪,則無人深究,也無須深究。對於這些……憤怒的民眾來說,需要的只是一個表白的機會,即一個表現自己政治可靠和道德無瑕的舞臺。……這絲毫也不奇怪,因為倫理治國的主要手段是「禮」。禮既然是一種儀式(禮儀),就必然帶有表演性,也必然培養出表演的習慣。(第三章《倫理治國‧沉重的代價》)

封國、采邑、爵位、官職,之所以能夠世襲,就因為它們是私有的,因此可以私相授受。(第五章《內在矛盾‧天下為公》)

帝國制度依靠天下大亂這樣一種近乎自殺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似乎匪夷所思,然而卻是事實。實際上,作為制度的帝國和作為政權的王朝是不一樣的。作為政權,沒有哪個王朝願意滅亡;但作為制度,帝國卻必須定期不定期地把偏離了自己正常軌道的代理集團(現存王朝)送上歷史的斷頭臺,並為自己尋找新的代理人(真命天子)。(第五章《內在矛盾‧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