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星期日

易中天《書生傻氣:人物、事件、看法》摘錄 (二)


世道從來就不是為少數堅持「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設立的。它只為那些願意「入時合流」的人設立,也只為他們服務,給他們好處。你既然不願意,那就別到我這裏討甚麼「公道」。在這一點上,它只問「是否」(納入體制),不問「親疏」(交情),因此不是「不公」,而是很「公」。(《勸君免談陳寅恪》)
如果沒有意義就不能存在,就該滅絕,恐怕世界上的人早就死光了。你想,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說出有意義的話,又有多少人句句話都有意義?……實際上,科學史上許多課題開始時是沒有甚麼意義的,或看不出甚麼意義的。正因為歷史對無意義表現了寬容,才有了今天科學長足的發展。(《勸君免談陳寅恪》)
人要自覺,不要別人送你甚麼「高帽子」,你就欣然接受,樂呵呵的戴在頭頂上。告訴你,那叫「沐猴而冠」,只能留下笑柄。(《李輝先生,請勿「飆車」》)
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就會走向反面。(《李輝先生,請勿「飆車」》)
在「疑點」的基礎上推論,在推論的基礎上譴責,推論出來的責任……推給對手。這樣的方法是很厲害的,……無論是證據穩當還是一場誤會,都可以把對手「質疑」得體無完膚。(《附何三畏〈評析李輝「質疑」文懷沙的方法〉》)
但凡是人,就難免片面性;而「兼聽則明」,則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向李輝先生討教「交規」》)
一事當前,先問動機,是中國人最為慣常的思維方式。正因為中國人吃這一套,所以,被批評者便可以拿它來做擋箭牌。(《李輝、余秋雨與批評的自由》)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易中天《書生傻氣:人物、事件、看法》摘錄 (一)


「一個人對自己身邊的人甚至自己的朋友,在與他們說話時要十分謹慎。」……如果對方是小人,可能會把你賣了;如果對方是軟蛋,可能會去做偽證;如果對方誠實,可能會傻乎乎地招供了你;如果對方可靠,則可能會為了保護你而犧牲自己。「總之,心中毫無障礙,說話毫無顧忌的人,很可能害人又害己」。(《走近顧準》)
「人……之醜陋、愚蠢、虛偽,是沒法子的事情,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滑稽裏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所以,……不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重,也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走近顧準》)
真正的樂觀主義者是不會快樂的,徹底的悲觀主義者才快樂。所謂「樂觀主義」,實際上是相信世界總會變好,……總有一個理想模式在那裡。然而世界在事實上有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美好,因此他們痛苦。悲觀主義呢,沒有那個理想模式,也不認為世界當真就會多麼好,現在這樣就不錯了,結果他們快樂。(《走近顧準》)
要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就必須有本事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要知道,壓力並不僅僅來自官方,來自當局,也來自民間,來自群眾。……不要小看「群眾」呢!「群眾」的力量是很大的,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勸君免談陳寅恪》)
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其實就是堅守個人立場,不以社會的好惡為好惡,不以他人的是非為是非。那好,你既然已經「自外於群眾」,也就不能指望別人在乎你、看重你,把你當回事,也不能指望別人理解你、賞識你,聽你那一套。總之,選擇了獨立自由,就只能走一條孤寂的道路……。(《勸君免談陳寅恪》)
你可以甘於寂寞,「不求聞達於諸侯」;你可以孤芳自賞,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但你總要吃飯吧?……的確,要想有思想的獨立,必先有人格的獨立;而要想有人格的獨立,又必先有經濟的獨立。(《勸君免談陳寅恪》)
君不見,多少有着真才實學的人默默無聞,多少有着真知灼見的著作埋沒不彰,而某些平庸之輩的平庸之作,甚至狗屁不通的東西被捧了上天,就因為後者掌握了話語權力而前者沒有麼!(《勸君免談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