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十) —— 環球影城 (上)

環球影城入口
來到第八日,晨早的天色仍是一片晴朗。上午八時許,我起床梳洗完畢,隨後乘坐地鐵列車到「弁天町」站,換乘日本鐵道大阪環狀線的列車,到「西九条」站,再在該站的夢咲線,乘搭漆上了環球影城一眾卡通人物的列車,於九時半左右,抵達「環球影城」站。
雖然,聖誕節在日本不是法定節日,但由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剛好是週日,而當天是聖誕節前夕,亦是星期六,加上昨日的週五,是天皇誕辰日,所以大多數市民都可以過一個「三連休」的週末,不用上班,十分悠閒,去主題樂園遊玩,便自然成為一家大小、三五知己的「假日節目」。
建園十週年的地球模型
當日,在前往「環球影城」站的列車內,擁擠了不少大阪市民,他們有說有笑,令車廂內的氣氛十分熱鬧。列車到站後,我踏上月台,隨着人群,登上扶手電梯,走到車站出口。出了閘口,我便沿路直行,經過「大阪環球商場」,來到著名的主題樂園‑‑‑‑日本環球影城。
在環球影城的大門前方,整齊擺放着四行大型的熱帶灌木盆栽。盆栽上枝葉茂密,在陽光的照曬下,十分青綠,亦映襯着粉黃色的大門。大門的設計,活像歐洲中世紀城堡的主門,以長方為形,高聳直立,而在圓拱型的門口頂部,則懸掛着樂園成立十週年的標誌,光亮奪目,閃耀動人。時值聖誕,大門兩側亦掛上了火紅的飾帶,飾帶上的金漆雪花,配上站在門口兩邊的「芝麻街」卡通人物,以及園內傳來的喧嘩聲,使得遊客尚未入園,已感受到節日的歡華盛況。
「荷理活區」街景
我穿過大門,走到售票處前的廣場。在廣場內,遊人三五成群,有的在緩步入場,有的在排隊買票,而有的則在拍照留念。我留意到場內放置着一個紀念建園十週年的大型「地標」,酷像香港中央圖書館正門外的「地球儀噴泉」。該「地標」坐落於刻印有英文「10th Anniversary」的金色台基,並以地球為造型,漆藍為海,畫棕為地,仔細描繪出七大洲、五大洋的輪廓,而樂園的英文名字‑‑‑‑Universal Studio Japan」,則「字幕」般似的,圍繞着「地球」的「赤道」,隨着「地球」慢慢的自轉而轉。
場景佈置充滿美國風情
我站在「地標」前,以繁茂的綠林為背景,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到售票處前排隊,購票入場,進入樂園的「荷里活區」。在「荷里活區」內,「建築」、街燈、路牌和地磚,與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美國小鎮大街」一樣,仿照美式城鎮而建,有些「建築物」的外牆甚至插上「星條旗」,令遊人彷彿置身於真正的「美利堅小鎮」。
模仿「披頭四」的《花生漫畫》角色
在「荷里活」這個「小鎮」裏,巨型的白色天幕橫跨道路兩旁的「建築」,像一張大網籠罩着整個「小鎮」,為訪客提供了一個遮蔭擋雨的好地方。在天幕下,路旁大部分的商舖皆售賣着各式各樣的紀念品,而店舖外的遊人則絡繹不絕,有些人更戴上紅通通的聖誕帽,使到園內倍添節日的氣氛!
「紐約區」街景
我沿路往前走,途中路過一條「斑馬線」,線上繪上了《花生漫畫》裏面,四位主要的角色,分別是「史諾比」、「查理布朗」、「露西」和「瑪茜」。他們過馬路的姿態,模仿六、七十年代、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的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若遊人從遠處看,會發現「史諾比」等如真人般「立」起來走路,令人嘖嘖稱奇。
聖誕拍照熱點
我一路直行,沿途經過「永恒心願」、「太空歷奇」等遊戲館,以及「影城之星」餐廳後,再次看到樂園的「地標」‑‑‑‑「地球儀」,便知道已步入「紐約區」了。
在「紐約區」內,從「建築物」的外觀設計,到街燈、路牌、地磚等裝飾,一切都與「荷理活小鎮」無異。我走過「地球儀」之後,發現前方有一幅巨型佈景板,板上細繪了紐約市區的大廈。時值聖誕,佈景板上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裝飾,亦用英文寫上了「聖誕快樂」的賀語。在佈景板下,有一棵棵掛滿了金珠銀球的聖誕樹,樹的週圍擺放了一盒盒「大禮物」,而「聖誕老人」則坐在「禮物」之中。一群群的遊客,紛紛站在板前,擺出有趣奇特的姿勢,與「聖誕老人」拍照留念,他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令週遭的氣氛好不熱鬧!
街頭雜技表演
我在佈景板前拍了照片,然後經過「蜘蛛俠歷險快車」的遊戲館後,便到達位於樂園中心的大湖。我在大湖前,往「荷理活區」方向前行,途中路過一條「窄巷」,發現「蜘蛛俠」在表演懸樑爬柱、飛牆走壁的拿手好戲,逗得一眾遊人拍手叫好。
走過了小巷之後,我便沿湖邊行,重臨「荷理活小鎮」。時「小鎮」內「荷理活夢幻快車」的遊戲館附近,有一對洋人男女在紀念品店前的「街頭」表演雜技。男的熟練地擺動着雙手,做出不同的動作,使水晶球在自己的手背上、掌心上流暢滑動,而不掉到地上;女的就一手拿着裝有肥皂水的膠桶,一手沾濕了桶中水,擺出各種手勢,利用指間的空隙,吹出大大小小的泡沫。在場的觀眾,除了欣賞之外,亦有機會與他們一同吹泡,參與其中。
御林軍小丑
我看了他們的表演好一會兒,然後移步前往「親善村」。路上,我看見有一雙打扮成英國御林軍的小丑,穿着厚厚的戲服,在街上「巡邏」。他們看似在「巡邏」,但實際上卻做出種種滑稽的動作,惹人發笑,並在尋找機會,戲弄沿途的遊人。我留意了一陣子,發覺大部分遊客都不介意被捉弄,有的甚至要求與他們合照,扮出「鬼馬」的表情,「反戲弄」那兩位小丑,好不樂趣!
薔薇園
我繼續往前行,途中路過一家餐廳,餐廳正門前放置了幾輛「老爺車」,車身色彩鮮豔,有紅有黃,有藍有綠,在日光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我為這幾輛車拍了些照片,隨後穿過「薔薇園」,走到「親善村」。
在「薔薇園」內,鮮花有專人的照料,在寒冷的冬日,爭妍鬥麗,盛放依然,春色絲毫不減。鮮花上青綠的楊柳枝,低垂於湖邊,享受着「日光浴」,偶爾隨風微微擺動,而樹葉則在節日氣氛的薰陶下,卸下了生意盎然的綠妝,換上了通透亮麗的紅衣,似是為迎接聖誕做好準備。
我走出「薔薇園」後,便隨即步入「親善村」。「親善村」以著名的荷理活電影《大白鯊》為主題,所以我入「村」後,第一眼便看見一座巨型的大白鯊模型。那條「大白鯊」身上負傷,血跡斑斑,但仍張開大口,露出尖利的牙齒,而雙鰭則被綁在木柱上,整個身體亦被倒吊起來,掛在巨型的木架上,狀甚恐怖。不但如此,樂園還在「大白鯊」的「屍骸」上,掛上紅飾帶等節日裝飾,使得「大白鯊」活像是為慶祝聖誕而「被殺掉」的祭品。
大白鯊模型
其實,兇殘只是「大白鯊」的銀幕形象,在現實世界裏,人類比鯊魚更兇惡和殘忍。人類為滿足食慾,一嘗舌頭上的快感,不惜千里越洋,捕捉生活在深海中的鯊魚,活生生地割下牠們的鰭,然後把牠們扔返海中,叫牠們自生自滅。他們不但濫殺生靈,更編造故事情節,誇大鯊魚對人類的威脅,為他們嗜殺的本性披上仁義的外衣。人性虛偽,他們雖為萬物之靈,但本質上,比禽獸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着大白鯊的模型,我實在不忍。於是,我快步前行,經過「漫步道遊戲館」,走到「水世界」,在「水世界」裏逛了一圈,然後進入「侏儸紀公園」。

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九) —— 天王世界

新淀川橋上的藍天白雲
在第七日,覆蓋大阪市區的雲團早已消散,迎接星期五清早的又是藍天白雲。當日,由於是日皇明仁的誕辰日,大部分日本人都不用上班,可以悠閒度過這個公眾假期。上天似乎非常眷顧日本人,以晴空萬里作為天皇壽辰的賀禮。澄藍的天色,加上週末長假期,想必有很多日本人一家大小出外遊玩。我雖然不是日本人,但亦不會浪費這個晴朗的日子。我拿起相機,到天王寺公園,以及附近的四天王寺和通天閣參觀。


天王寺動物園內的水鴨
我乘搭地鐵御堂筋線的列車到天王寺站,甫出站口,便是天王寺公園。公園位於市區南部,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園內的動物園位於西側,佔園內面積至少一半。動物園中豢養着多達三百種、約一千五百隻動物,包括無尾熊、浣熊、大象、河馬、幾維鳥等。
我購買門票後,在動物園內各處走了一遍,發覺設施頗為殘舊,缺乏修繕。我看到動物長期被困在籠中,圈在欄內,淪為人類的寵物,喪失自由,以供遊人觀賞,實在有點兒於心不忍。不過,海遊館的動物養於缸中,同樣淪為人類的寵物,喪失自由,以供遊人觀賞,那為甚麼我當時沒有惻隱之心呢?難道看到了殘舊的設施就有,看到了豪華的裝潢便沒有?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四天王寺入口
我在動物園裏遊了一陣子,便在大阪市立美術館閘口前,沿路直出,走到谷町筋,再一直北上,進入四天王寺。
四天王寺是大阪著名的寺廟,由醉心於佛學的聖德太子建造。聖德太子即位之後,欲於日本推行佛教,但遭到崇尚日本古老宗教的「物部派」強烈的反對,「物部派」並為此與聖德太子的代表「蘇我派」爆發戰爭。據說,太子當年因向四大天王、即佛祖的天兵祈禱而戰勝「物部派」,因此為感激佛祖天兵的幫助,他下令建造四天王寺。故此,日本的佛教徒一直視四天王寺為大阪的佛教祭壇。現在,每年仍有許多祭典在寺內舉行,這些活動展現了四天王寺的悠久歷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寺內建築
我走到寺內漫步。雖然,四天王寺經歷多次重建、復修,但其建築風格、結構佈置與最初建造時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寺內的一石一木,一樑一柱,一檐一瓦,皆保留了中國古代的風格,令人彷彿回到漢唐盛世,置身於繁華的長安街頭。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西化甚深,但日本人到現在還保留漢文化的精髓,對比中國自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以降,既丟棄了不少優良的傳統文化,亦學不到洋人的文明,使得禮儀、公德漸失,漢文化蕩然無全,真不得不感嘆一句「失禮求諸日韓」!
我在寺內各處走走,然後步入寺內一所清幽寧靜的小食亭用膳。在亭內,遊客除了可以享用自備的食物,亦可以購買小食亭自製的小吃。小食亭設有玻璃窗門,為客人組隔外在的噪音、提供安靜的環境外,亦讓客人一覽寺內風光,方便了不少前來參拜的信眾和遊人。日本人的細心,在此足見一班。
刻上了《心經》的石製轉輪
用膳完畢,我便離開四天王寺,沿國道二十五號斜落,轉入惠須美東的路口,遠遠望見通天閣高高的塔尖,便知道已經進入了「新世界」的範圍。
通天閣是一座原建於明治四十五年的瞭望塔,由設樂貞雄設計,高六十四米,面積超過十三萬二千平方米,耗資近十萬日圓,仿照巴黎艾菲爾鐵塔而建。建成後,由儒者藤澤南嶽命名為「通天閣」到昭和十八年被大火燒毀。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阪政府否決重建,並將通天閣的殘骸以「獻納」的名目拆除,提供鋼材予軍隊生產武器。
戰後,大阪百業復興,在昭和三十一年,完成重建通天閣。現在的通天閣由東京鐵塔的設計師內藤多仲設計,連塔頂的避雷針在內,高一百零三米,塔上還有電機大廠日立的標誌,是大阪著名的旅遊地標。
新世界通天閣
通天閣座落的小區叫「新世界」。在二十世紀初,新世界非常繁榮,區內開滿了娛樂場所和飯店,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大阪市民。如今,雖然喧鬧不再,但當年的店鋪還是完好保留,並仍在開門迎客。
順着新世界一直走,有一條小巷,名曰「鏘鏘小巷」,是戰後日本重建時期,大阪市民喜愛的一條熱鬧的飲食購物街。「鏘鏘小巷」得名於舊時藝妓演奏「大正琴」時,發出的「鏘鏘」琴聲。現時,小巷仍保留着原貌,那些日式的酒館、便宜的自助式飯館,還有烤牛雜和烤肉串的小店,依舊不減當年的人氣,常常有遊客、途人排着隊來嚐一嚐令人懷念的正宗口味。
慶澤園
當日,不但在小吃店外人頭攢動,在通天閣塔底亦排着長長的人龍。時值黃分,天色快要入黑,加上我早已在大阪城天守閣環觀了市區景色,所以我選擇不登閣遠眺。我轉而為通天閣拍了些照片,隨後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買了一客我在大阪城吃過的章魚燒。飽吃一頓,休息一會,我便離開通天閣,重臨天王寺動物園。我登上園內的天橋,一路直行走到市立美術館前,過了閘口,繞過美術館,便步入慶澤園。
園內的喬林灌木
慶澤園位於天王寺公園之內,是一座典型的日式庭園。園內以水池為中心,三面築起假山,塑造出富於變化的地形,周圍則設有小徑、踏腳石、小橋、茶室和木亭等設施,以供遊人漫步休憩。
我沿着園內蜿蜒的灰石路細步慢走,走到園中的池塘,站在池邊,面朝美術館,感受着陽光灑落澄澈的水鏡,變成點點金鱗的美。美術館的倒影印於鏡中,而頭頂枯瘦的丫枝則向藍天伸展,在和煦的陽光下點綴一絲冬日的情意。陽光灑落池側,令葉片或火紅得發亮發熱,或青翠得生意盎然。情侶偎依站在池心的棕木亭裏,亭上的一對白鳥吱吱鳴叫,似為愛侶譜出溫馨的戀曲。而我則繼續獨自漫步,遊覽園內各處,拍了好些照片,然後步出閘口,沿路直行,重臨天王寺站,乘搭列車返回新大阪的酒店,準備第八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