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

易中天《書生意氣》摘錄 (一)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春天不是讀書天》)
真理是天下之公器。它不是哪個人發現的,不是哪個人的私有財產,也不掌握在哪個人手裏,……任何人都不是真理的化身,已知也不等於全知。和未知領域相比,我們其實知之甚少,沒甚麼可狂妄的。(《心存敬畏》)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無知都不知道,那是真無知。如果居然知道自己無知,就不無知了,因為他至少有自知之明。(《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如果你甚麼都知道了,甚麼都能解釋,還讀甚麼書、搞甚麼科學研究呢?(《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中國的傳統……讀書做學問,是為了證明自己無所不知。中國的讀書人最恥言無知。說人無知,無異於挖人祖墳。但不說別人無知,又如何證明自己有知?所以,又非說不可。於是,一旦發現別人的文章裏有了「硬傷」,就幸災樂禍,奔走相告,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像瞎貓逮住了死耗子一樣,硬拿這耗子證明自己不瞎。(《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為了證明自己全知,就得拼命炫耀、賣弄、掉書袋。崩管寫甚麼文章,一定都得引經據典,前三皇後五帝,東日本西印度,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包括道聽途說間接知道的)都抖落出來,就像裝了玻璃門的「兩腳書櫥」,大步地在街上走。(《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真理早被發現,知識已然窮盡,「先王之道備矣」,沒後生小子們甚麼事。所以「朝聞道」,則「夕死可也」。連活着都沒了意義,還做甚麼研究?(《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愛,是不能強迫的,也是不能代替的。在真愛面前,任何說教和指點都是荒唐。……讀書有如戀愛,對象得自己找,包辦是不行的。(《「青年必讀書」質疑》)

2019年5月5日星期日

易中天《書生傻氣:人物、事件、看法》摘錄 (三)

投我以桃,當報之以李。總不能「拿他西瓜,還他芝麻」,或者「投我以鮮桃,報之以爛李」吧?……要是送去的東西不合適,人家就不領情,送了也白送。……其實,送東西這事兒,……第一,最好是咱們有,人家沒有。如果人家也有,甚至比咱們還好還多,就不如不送。第二,這個咱們有人家沒有的,還得是個好東西。……第三,單單自己認為好還不行,還得人家稀罕,想要。否則,巴巴地送了去,人家不當回事,晾着,那才叫「自作多情」吶!(《質疑「送去主義」》)
當「大人」們橫征暴斂、倒行逆施,弄得餓殍遍地,哀鴻遍野,冤獄遍於寰中時,老天爺又何嘗掉過一滴眼淚?……指望老天爺動感情,頂個屁用!(《質疑「送去主義」》)
孤僻、傲慢、陰陽怪氣,怕是沒人喜歡。直、爽、好玩,肯定招人愛。(《我看〈百家講壇〉》)
那些真正的大富豪,怕別人說自己沒錢嗎?擺闊擺譜的,十有八九是賺了些小錢的暴發戶。他們以前窮怕了,現在發了起來,就要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我看〈百家講壇〉》)
學問這東西……有兩面性。它能使人豐富,也能使人異化。僵硬的學術體制和研究模式,就更害人不淺。它製造的是「死學問」,消磨的是「活靈魂」。許多學者的個性,其實就是被它們弄沒的。(《我看〈百家講壇〉》)
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怎麼也丟不掉。丟掉的一定不屬於……自己,那又棄之何惜?(《我看〈百家講壇〉》)
讀史是為了現實……今天發生的事情歷史上大都曾發生過。翻開歷史總是能夠找到經驗教訓,也能找到對應策略。(《當世界遭遇中國》)
有些人,太喜歡炫燿,太喜歡嚷嚷,以為那樣就牛,其實是蠢,小家子氣。(《當世界遭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