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李零《放虎歸山》摘錄 (五)


人民群眾是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特點就是傾側反覆。一滴滴的水,平靜流淌的水,很可愛。但匯成洪流,相當可怕,特別是從政治的、宗教的閘門放出來。(《生活中的歷史》)
「文革」的恐怖,我印象最深,還是群眾暴力。……「文革」這台大戲,絕不是四個人或一個人就能上演。(《生活中的歷史》)

認命,但不氣餒,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生活中的歷史》)
光明和黑暗,對立不對立?對立。月亮是光明,影子是黑暗。但沒有月亮,哪來的影子?(《說話要說大實話》)

有人拉我入教,出於客氣,我會說,我對研究宗教有興趣;表示拒絕,則婉言,我甚麼宗教都不信。這是錯誤。……你要真想拒絕,最好說,你已加入他們最討厭的宗教。(《說話要說大實話》)
傳教,不怕沒信仰,就怕信異教。……政治觀點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識形態不同,談話最困難。只要談這種事,好朋友也翻臉,不如不談。過去說,秀才碰見兵,有理講不清。其實,秀才碰見秀才,也不見得講得清。他們比別人心明眼亮,找茬抬茬,結果是真理越辯越不明。(《說話要說大實話》)

2018年9月8日星期六

李零《放虎歸山》摘錄 (四)


中國古代的「君子」也有過決鬥式的戰法,如被毛澤東譏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宋襄公……,講究的就是這類戰法。但中國從很早起就破壞了貴族傳統,也廢棄了fairplay。……「兵不厭詐」其實是「小人戰術」。(《紙上談兵――裝孫子》)
嬌生慣養的「小皇帝」,爹是一代梟雄,兒是可憐阿斗,「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被女人寵得沒有一點男人味。(《紙上談兵――裝孫子》)

「君子」吃了「小人」的虧,若恕道未修,咽不下這口氣,非報仇不可,常常會有一種兩難的選擇。你要收拾「小人」,就不能「以君子之道還治小人之身」。因為「小人」也懂躲避「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制服「小人」,必先化為「潑皮」。但悲劇可能在於……:即使「君子」在戰術上成功了,事實上被消滅的也並非「小人」,而是「君子」。因為「君子」已變成了更高明的「小人」。(《紙上談兵――裝孫子》)
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其實並不強烈,或者至少是遠不如只用國貨的日本人和朝鮮人那麼強烈。利瑪竇就講過︰「日本民族,雖然比起中國來很小,但他們凶狠好鬥,中國人很怕他們。」二次大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大概是最受寬容但在內心深處最不服輸也最不認錯的民族。儘管我們同情過廣島……,可他們對南京又怎麼樣呢?在日本真正懺悔之前,普濟主義……恐怕是早了點。(《漢奸發生學》)

現在的教授,要有博士出身。但博士不博,和古代的意思完全相反。(《生活中的歷史》)
我們不能「兩個凡是」: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一定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一定擁護。敵人吃飯不吃屎,我們不能反過來,專吃屎,不吃飯。敵人強,敵人富,我們應該照辦。……敵人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