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讀李零《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有感

維基百科圖片:《孫子兵法》
說起中國古代兵法典籍,多數人應該會――只能――想起《孫子兵法》。的確,無論古今中外,《孫子》一書都是職業軍人、乃至平民百姓認識、修習兵法的必讀之書。據《韓非子‧五蠹》所載,在戰國時期,「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今時今日,縱使並非人人家中都有本《孫子兵法》,但在書店和圖書館裏,總會找到它的「身影」。
雖然《孫子》一書只有十三篇,僅五、六千字,與《老》、《易》相若,比起《墨》、《莊》、《荀》、《韓》等卷帙浩繁的鴻篇巨著,可謂簡要得多,但其哲學思想卻與其他諸子經典同樣深邃,絲毫也不顯淺。所以,對未曾經歷軍旅生涯、未有指揮士兵作戰經驗的平常人而言,讀《孫子兵法》,總會覺得某些篇章難以理解,當中尤以〈形〉、〈勢〉、〈虛實〉三篇為甚。
網絡圖片:李零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所著的《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就是旨在以淺白的方式,為平常人解讀《孫子》十三篇,並探討書中藴含的鬥爭哲學。可惜,儘管作者在〈寫在前面的話〉已經清楚說明,「兵法……就是以鬥爭求生存的哲學」,但書中深入討論鬥爭哲學的篇幅確實不多,反而――可能是囿於李氏在文字學的專長――古字解義的部分卻非常詳細。除此之外,作者亦在書中提及不少古代軍事「冷知識」,諸如周代兵役制度、軍隊編制、攻城器械和戰術、城牆高度和厚度等,均可以在此書中找到參考。所以,若讀者希望從書中看到關於鬥爭哲學的思辨,則很可能大感失望而掩卷嘆息。然而,讀者如果想透徹了解《孫子兵法》的內容,以及認識與春秋戰國時代相關的軍事知識,則此書仍有可讀之處。
網絡圖片:書本封面
對我而言,此書缺乏哲學內容,固然是一大失色之處,但作者在書中也寫下不少具哲學意味的語句,言簡意賅,十分值得討論。
就像此書書名――「唯一的規則」――究竟何意?原來,作者在〈題辭〉解釋:「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他在〈寫在前面的話〉補充:
「科學之所以叫科學,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它總結出來的東西,都是屢試不爽可以重複的東西。《孫子》說,『兵無恆勢,水無常形』(《虛實》),怕的就是重複,上一次管用,下一次照搬,是兵家的大忌。在戰場上,沒有甚麼是屢試不爽。」
誠然,戰爭過程瞬息萬變,無論是天氣、地形、兵力、糧草、軍械,以至於將帥的領導才略、應變能力和精神意志等,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上一次用以制敵的致勝之道,是由於有相關因素的配合。今日如果「照辦煮碗」,再做一次,在缺乏相關因素的配合下,便有可能變成失敗之法。難怪作者會說:「真正的軍人,……一般都不寫兵書」。
網絡圖片:孫武
事實上,兵家不寫兵書,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出。因為,戰場上沒有所謂「科學意義」上的兵法。既然今次總結出來的得失,下次未必用得着,則何必寫出來?孫武所著的《孫子》十三篇,本質上只是做戰略籌劃、行軍打仗時的「注意事項」而已,並非科學上不能違反的「定律」。正因如此,平常人會讀到「兵法有云:『窮寇勿追』」,但同時用兵如神的毛澤東卻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名句。

看來,以兵書為兵法,僅是趙括之流;以兵法為兵書,方為孫武之材。

2016年5月8日星期日

香港相集

香港相集(第一第二第三部)經已上載至網絡,歡迎各位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