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星期日

李零《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摘錄 (四)

人性深處是生物本能,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擋也擋不住。這種東西可以發展為貪財好色、怕苦怕死,好像全是缺點和弱點,但用於治術,正是動力所在。這是以人性為工具。當然不好聽,但很實在。(也就是說)……壓抑人性,壓抑本能,才是不道德。(《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愛是發自內心近乎本能的愛。忠誠也是這樣。……人的忠誠,比不了狗,原因就在,牠們的忠誠是發自本能。牠們不會講道德,也不知道德為何物,更不會為道德感動。(同樣)……真正令別人感動的人,自己往往不感動。……感動別人,而自己無所動心,也不知感動為何物的人,是在一個很高的境界。(《第三十八章》)
自作多情,自我感動,都是置身事外,沒有受過苦,遭過難,見過生離死別大場面的人。這種人,以閱世不多的知識分子居多。他們的文學渲染,很多都是酸菜罎子。(《第三十八章》)
古代君王的謙詞,……後面掩蓋的是絕對權力。(《第三十九章》)
一正一反,才有運動。……相反相成是道的動力。(《第四十一章》)
人,越喜歡甚麼,就越是會在甚麼東西上亂花錢;越想積聚甚麼,甚麼東西就散亡得越快。(《第四十四章》)
冬天太冷,蹦蹦跳跳,活動腿腳,可以禦寒,但夏天太熱,只有減少戶外活動,不急不躁,才能解暑。(《第四十五章》)
從知足中獲得滿足,才是最大的滿足。(《第四十六章》)

本來,照理說,要想了解地上的事,就得出門旅行,進行調查;要想了解天上的事,就得打開窗戶,仰望星空,觀察天道運行的規律。但《老子》故意說,不出門,也不打開窗戶,照樣可以知道這些事。……人,自個兒把自個兒關家裏,怎麼知道外邊的事?……在古代,很奇怪。我理解,作者強調的是,與其道聽途說,不如坐而悟道。……古代世界,很多大智慧,都是躲起來悟道,不是坐在樹下,就是鑽在山洞裏,還有對着牆壁發呆的。(《第四十七章》)
求知,總是越學越多;悟道,總是越悟越少。……專業化的知識分子,本事大,主要看誰讀書多,看誰能把本來看上去很簡單的事,越說越複雜。……但本事再大,也只是一半,好像爬樓,越爬越高。另一半更重要,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化,何妨一下樓,但很多人卻下不來了。我理解,通俗是很高的境界,真正的通俗,絕不是白開水、小兒科,而是深入淺出,把複雜的事情,想得明明白白,也說得明明白白,這是最高境界。(《第四十八章》)

2015年3月8日星期日

李零《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摘錄 (三)

聖人治理天下,不是事必躬親,靠自己幹,而是設官分職,靠百官替他幹。百官各司其職,猶樸散而為器,道是散了,但聖人把它收攏,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真正高明的裁縫,絕不自己動手裁剪,而是靠夥計替他幹。(《第二十八章》)
戰爭是很殘酷的事,軍隊到哪兒,哪兒遭殃,荊棘叢生,一片荒涼。(《第三十章》)
善於作戰的人,只是為了取勝,不是為了逞強。即使取勝,也不狂妄自大,而是以不得已自居,懂得見好就收。如果不懂得見好就收,即使取勝一時,也算不上真正的強。(《第三十章》)
讚美用兵,就是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是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戰爭很慘,沒有美感。打仗打上癮,喜歡從打仗中取樂的軍人,簡直是殺人狂。(《第三十一章》)
不光打仗,要知己知彼,待人處世,也要知己知彼。敵人難知,朋友也難知,自己的老婆、孩子,你都不一定瞭解。這是知人。而最難瞭解的,也許正是你自己。(《第三十三章》)
你要戰勝對手,首先要戰勝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屬於『自強不息』,這樣的人,才是強人。(《第三十三章》)
「死而不忘者壽,……死而不忘,是活在後人的心裏,由於紀念,永垂不朽。……三不朽,才是《老子》說的。(《第三十三章》)
禮是道德的延伸,用以約束人的行為,……多強制性。……人家不理這一套,乾脆生拉硬拽,強人就己,不聽也得聽。(《第三十八章》)
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天下無道,就是天下大亂,秩序大亂。道德很實際,也很脆弱,秩序一亂,馬上垮台。(《第三十八章》)

不宣傳,不提倡,……才能杜絕偽善,提倡真誠。(《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