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十八) —— 相集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的相集(上部下部)經已上載至網絡,歡迎各位瀏覽。

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十七) —— 鳥倦知還



門松
來到第十四日上午,天空雖然仍舊一片蔚藍,是外出拍照的好時機,但我早已於昨天,把大阪市、府內各主要的名勝都遊覽了一遍。所以,這趟旅程在當天可謂已經到了尾聲,再無景點值得參觀。有見及此,我利用當天空餘的時間,漫步酒店附近的商場及大街小巷,觀察日本人平常的生活文化。
時值歲末,街頭各商舖,包括我下榻的酒店,都在大門前擺放門松,慶賀新年。新年對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是重要的節日,但兩地歡度佳節的時間卻有所不同。中國的新年,又名為春節,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到十五,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亦曾使用農曆來計年,因此古時候的日本人,也像現在的中國人一樣,慶祝農曆新年。然而,日本自明治六年轉用西曆紀元之後,時下大多數地方,除琉球群島外,均已不再視舊曆正月為新歲之始。所以,日本的新年是從西曆的元旦,即一月一日開始,到三日而結束。
門松
日本人習慣在新年期間用門松裝飾門口,作為迎神的標誌。一般而言,要一直擺放到一月七日左右,送完神後才拆撤。門松是一種用松、竹等綠色植物組成的大型盆栽,盆中青竹高立,兩旁襯以繁茂翠綠、向上挺立的松枝幼葉,盆邊則掛上鮮艷的紅花白瓣,予人生生不息、喜氣洋洋的感覺。當中,最有趣的部分還是,青竹頂部削尖而成的斜面,令中空的竹心,驟眼看活像一個大嘴巴,張口大笑。我覺得,任何人只要路過,看見了門松,都會會心微笑,為新一年添上「正能量」。
從酒店房內遠望新大阪
到了翌日,早上的天色依然晴朗,和煦的陽光普照整個大阪市區,為市民送上溫暖燦爛的一天,亦似為二零一一年畫上完美的句號。與旅程的首日一樣,我七時許便起床梳洗,收拾行裝,約四、五十分鐘後,到樓下大堂辦理退房手續。其後,我攜着行李,步出酒店,走到新大阪站,購買關西機場快線列車的車票,並持票入閘,沿扶手電梯落到月台,在台上等了幾分鐘,列車便到站。不久,車門打開,我便登上車廂,放好行李,安坐於絨椅上,靜候列車出發,前往關西國際機場。
從列車車廂內眺望淀川
我所乘搭的是一列屬於西日本鐵路的特急列車,稱為「遙(はるか)」號列車,主要行駛於東海道本線、大阪環狀線、關西本線、阪和線與關西空港線上,負責接送來往關西機場與大阪、京都等都會地區的市民。列車在站內停了沒多久,便緩緩開出,逐漸加速。我在車廂內,看着眼前的建築,在藍天的襯托下,飛快掠過,就像記憶回帶,令我想起兩週前,初臨日本的情景,以及這段時間裏,遊覽大阪的每一節片段。眨眼間,兩週的旅程已成過去,快樂的時光,總流逝得特別快,實在令人感慨不已。
維基百科圖片:京瓷大阪巨蛋
列車很快離開東海道本線的路段,進入了大阪環狀線。沒多久,在列車左側窗口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圓桶形矮建築,其頂部以灰為色,呈圓球形,用一塊塊鋼板鑲成,而圓邊則捆着一條粗大的、呈波浪形的鋼製圓管,使整個頂部恰像水中半浮半沉的大球,驟眼看,令人以為是游泳池、水族館一類的設施,但其實這座建築就是著名的「京瓷大阪巨蛋」棒球場,又名大阪圓頂球場,或簡稱「大阪巨蛋」。當時,太陽高懸於東,日光照落球面和周邊的圓管,為其灰沉的外色添上耀眼的金光,並在球頂的邊沿折射出一道金絲帶,依伏在球面上,其情境之美,令人目不暇給。
關西國際機場連接橋
列車在「巨蛋」的左側繞了半個圈後,來到天王寺站,便稍作停留,然後進入關西本線及阪和線,往西南方向,駛往關西機場。上午九時三十分左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列車終於駛上關西國際機場連接橋。
連接橋又稱為天門大橋「R」,始建於昭和六十二年,竣工於平成三年,同年獲日本土木學會頒發「田中獎」,現由管理關西機場的公司經營。連接橋是一座雙層的桁架式跨海大橋,全長三千七百五十米,連接大阪府臨空市與關西機場,亦是機場唯一的對外陸路運輸通道。大橋的上層是高速公路,共設六條行車線,而下層則是兩對鐵路軌道,分別供西日本鐵路與南海電氣鐵路兩家公司使用。
下一站:關西機場
列車駛入了大橋的下層,過了兩、三分鐘,便到達關西機場站。我隨即攜帶行李,離開車廂,踏上月台,沿樓梯直上,持票出閘,來到一號客運大樓。大樓主要由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和日本建築師岡部憲明設計,以玻璃和金屬建成,樓高四層,設南北兩翼,全長達一千五百米。大樓內商舖林立,設有無數具各國風味特色的食肆,以及售賣日本土產的商店,甚至連按摩店也有,以供旅客在候機時吃喝玩樂,購買手信,盡情消遣。
新華網圖片:關西機場人工島
結構上,大樓的第二層是國內航線的出發和到達大堂,而第四層和第一層則分別是國際航線的出境和入境大堂。我由第四層開始,在大樓各層逛了一圈,發覺其規模比香港國際機場的一號客運大樓小,質素也比香港的舊。畢竟,關西機場與連接橋一樣,建於平成早期,亦即九十年代初,與九十年代末才竣工啟用的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維基百科圖片:關西機場一號客運大樓
其實,當年日本之所以興建關西機場,是由於在昭和中期,近畿地方的航空運輸需求日漸增大,而大阪伊丹機場卻缺乏空地擴建,加上大阪府周邊用地吃緊,政府才決定,撥出一萬四千五百億日元,在臨空市對出五公里的海面上,填出一個面積達一千三百公頃的人工島,興建關西地區第二個國際機場。
候機大堂裏的中國青花藝術品
然而,由於大阪灣海底淤泥厚積,機場島從建設之日起就一直不停沉降,至今已經下陷了十多米。因此,從營業之初,機場公司已花費二千七百億日元,用於維修,以及在地下室內建造一道水泥牆,以防止海水滲入。
現時,機場正與三十一個國家、七十一個城市通航,而島上則設有一條長四千米的主跑道和一條長三千五百米的副跑道,以供每天大約一百零二班航機升降,使機場每年接待的旅客多達二千萬人次,為日本第二大「國際空港」。此外,關西機場是日本第一個二十四小時營運的機場,亦是全世界第一座民營的國際機場,而為應對旅客增長,新的二號客運大樓已於是次日本之旅一年後,即平成二十四年啟用,為廉價航空公司提供辦理登機手續的專門櫃位。
從捷運列車內攝停機坪
我在舊客運大樓內逛了一遍後,便在一家麵店裏,買了一碗熱烏冬,作為當日的早餐,飽吃一頓。十餘分鐘後,用饍完畢,我便在出境大堂內的櫈椅上休息了一會,之後走到國航的櫃位辦理手續,將行李寄艙,並領取登機證,然後進入禁區,排隊通過保安檢測,完成出境審查的程序。隨後,我行到禁區內國際離境大堂的南翼,乘搭機場捷運列車,前往閘口,準備登機。
從機艙內俯瞰大阪灣
在列車內,陽光穿透玻璃,照到每個角落,令車廂顯得與大阪市營地鐵的列車一樣,分外潔淨。我遠眺車外風景,想到即將離開日本,心中頓覺不捨。所以,無論窗外的是指揮塔、客機,還是平平無奇的跑道,我都細心凝望,想把它們盡收於眼簾,希望為這段難忘的旅程留下多一份珍貴的回憶。
下午大約一時二十分,前往北京的航班準備起飛,我持票登上機艙就坐。四十五分鐘後,飛機自關西機場起跑,慢慢爬升到高空,我把握最後機會,透過小小的舷窗,俯瞰碧藍的海灣,遙望漸漸遠逝的建築群,正式向大阪‑‑‑‑這個曾經給予我兩週快樂時光的城市‑‑‑‑道別,亦為人生首次出國旅行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