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2日星期日

李零《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摘錄 (二)

動物的生存需要,止於食物和繁衍,人也有這兩大需求。統治者要滿足人民的這兩大需求,這是起碼。但光這兩條,則如同牛馬。(《第十二章》)
寵辱是外界對你的評價,應該置之度外,被人誇是意外,被人罵也是意外,別往心裏去,但一般人不是這樣,……把這些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好像和身體一樣重要。(《第十三章》)
人生太完美,也是大遺憾。(《第十三章》)
人常常忘記他們過於熟悉的東西。身體對人最重要,但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身體。只有當它的零件壞了,才會猛然想起,它對我們多重要。那時,你會覺得,吃喝拉撒睡,只要能正常活着,就是莫大幸福。(《第十三章》)
東西壞了就讓它壞了,不必求其完整或完美。(《第十五章》)
道德的供求規律是,越缺甚麼,才越吆喝甚麼。比如大講榮辱,一定是因為不講榮辱的事太多。(《第十八章》)
中國國情,人緣不行,甚麼都不行。(《第二十章》)
群眾是甚麼?我的『文革』體會是,只要條件成熟,馬上可以變成洪水猛獸。(《第二十章》)
踮起腳尖,使勁往上探身子,就會站立不穩。人為拔高自己,自己以為了不起,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自我吹噓,都是沒有自知之明,事情辦不成,也幹不長久,在有道者看來,都是多餘,還遭人討厭。(《第二十二章》)

能夠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叫一貫的高明。(《第二十七章》)

2015年2月8日星期日

李零《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摘錄 (一)

人一出生,就被派定角色,還沒化妝就匆忙登場,劇情沒人知道。一撥人上去了,一撥人又下來了……誰是導演?(《題辭》)
甚麼都一清二楚,也就沒有神秘感。……虛着點,更有美學效果。(《寫在前面的話》)
種莊稼,養牲口,都要聽其自然,聽其自生,聽其自長,不要揠苗助長,一口氣養出個肥豬。(《第二章》)
天地是無情無義的,它把萬物當作草紮的狗,用完就扔了。(《第五章》)
人生天地間,不要東跑西顛亂打聽,而要盡量守著空虛。聽進的東西太多,會讓頭腦裝得太滿。太滿,就裝不進去了。……學得太多,懂得太多,頭腦裝不下,還不如無知一點好,就像飢餓才有胃口。(《第五章》)
古代思想家,不是現在所謂的科學家,他們不愛從定義出發,一開口,先給概念下定義。他們更喜歡打比方,打比方的東西都是借自生活,這種語言很生動。(《第六章》)
金玉滿堂,又怎麼樣?也不可能永遠摟在自己懷裏。富貴了就神氣,一闊臉就變,是自找倒楣。功成身退,才符合天道。(《第九章》)
無有無的用處……,畫家都懂得留白的意義。(《第十一章》)
太多的味覺享受,會讓人的味覺喪失,吃甚麼好東西都沒滋沒味。(《第十二章》)
追求奢侈,不是為了生存需要,而是為了感官享受,不光是視覺享受,也包括其他享受,包括大吃大喝,一直吃到上吐下瀉,把人都吃傷為止。(《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