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李零《放虎歸山》摘錄 (三)


任何社會或文化都有一種默契,就是假定每個人都懂規矩而知習俗。如果有人壓根兒就沒受過這種訓練,那麻煩可就大了。這就好比一隻家犬,如果見了主人不是搖尾乞憐(它本來哪會這個),而是衝腳脖子就咬(這才是它的看家本事),人們非說它是瘋狗不行。(《「徒勞」的悲壯》)
社會組織〔有〕排斥的機制,即把一切為保障社會的高速發展而甩下來,不能消化,不能處理,因而有礙「文明」秩序和「理性」觀瞻的東西(如貧窮、犯罪、不發展和各種廢料等等),拋棄於「秩序」之外,任其自生自滅。……它們都有一整套強化訓練的機制,可以像馴化犬馬,或我們中國人養金魚那樣,一代代培育其遺傳性徵,最後都讓你分不清哪是它真正的「天性」。……足以保證按社會需要預先訂制和合理配置他們,並把一切不合理的「廢品」重新「回爐」。(《「徒勞」的悲壯》)

戰爭就是戰爭,你不但自己得有當烈士(或砲灰)的決心,還得有讓別人當烈士(或砲灰)的狠心。(《紙上談兵――裝孫子》)
中國古代兵法的要義是能「忍」能「狠」……。「忍」起來,要多窩囊有多窩囊,裝孫子,鑽褲襠,包羞忍恥。「狠」起來,則殺他個片甲不留,斬草除根,無遺壽幼,把一肚子的「烏氣」全釋放出來。這對了解中國政治歷史的經驗和中國人的行為特點很重要。(《紙上談兵――裝孫子》)

軍事學上最忌諱的就是一味拼命和死要面子,特別是拿別人的命換自己的面子。(《紙上談兵――裝孫子》)
兩極化在人類生活中很常見,……「好人和壞人」的故事,不僅小孩愛聽,大人也愛聽。詞人擅長誇張,政客偏愛蠱惑,群眾運動總是一浪高一浪,奧妙都在這裏。它的特點是排斥「第三條道路」,排斥「中間色」,……不然就無法頂牛,就沒戲……。戰爭總是壁壘分明,你死我活,在這方面當然很典型。(《紙上談兵――裝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