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星期日

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摘錄 (六)

社會出了問題,工作重點就要變;情況發生變化,思想方法就要改。沒甚麼是永恆不變的,也沒甚麼是永遠管用的。英明的領導人一定要根據當前當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具體措施。(第四章《儒法之爭》之《謀士的哲學》)
熱就充滿理想,冷就面對現實;熱就總想救世,冷就擅於旁觀。旁觀者清,現實者直。(第四章《儒法之爭》之《人性是個問題》)
裝飾的意義何在呢?遮醜。所以,「和氏之璧不飾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為甚麼?用不着嘛!這就叫「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相反,如果必須裝飾,離不開裝飾,就說明它的本質有問題。這就叫「物之待飾而後行者,其質不美也」。(第四章《儒法之爭》之《人性是個問題》)
論天性,人與動物沒甚麼區別。……所謂「天性」,就是吃東西和生孩子。……如果把這看作「人性」,豈非「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所以,要嘛別談人性。如果一定要談,就得談人的社會屬性,不能只談自然屬性,更不能把人性等同於人的自然性。(第四章《儒法之爭》之《人性是個問題》)
在《王制》篇,荀子將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物分成了四個等級。最低的一等是無機物,其特點是有物質無生命,叫做「水火有氣而無生」。略高一等是植物,其特點是有生命無感知,叫做「草木有生而無知」。再高一等是動物,其特點是有感知無道德,叫做「禽獸有知而無義」。最高一等是人,既有物質、生命、感知,又有道德(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所以「所以最為天下貴也」。(第四章《儒法之爭》之《人性是個問題》)

人,論力氣不如牛(力不若牛),論速度不如馬(走不若馬),可以說處處不如動物。然而怎麼樣呢?牛馬卻為人所用。為甚麼?就因為人能夠組成社會,牛馬不能(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由此可見,人類之所以能夠生存,靠的不是天賦能力,而是社會力量。……社會如果解體,人就牛馬不如。(第四章《儒法之爭》之《人性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