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星期一

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摘錄 (一)

只有學無常師,才能兼收並蓄,自成一家,也才能成為大師。(第一章《實話孔子》之〈夫子何人〉)
不要以為知識多、記性好,就一定是大學問家,還要看他有沒有「一以貫之」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是基本觀點(看法),也可以是基本方法(邏輯)。但如果沒有,則所謂學問云云,不過一地雞毛。(第一章《實話孔子》之〈夫子何人〉)
據《墨子‧貴義》,墨子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南下到了楚國,想見楚惠王……。惠王以年老為理由,推辭不見,派大臣穆賀去見他。穆賀聽了墨子的游說,非常高興地說,先生的主張確實高明!問題是敝國的君主恐怕會說「這是賤人的話」而不予采納。墨子說,你們大王生了病,吃不吃藥?藥,也許只不過一把草根。可是天子吃了,也能治病。難道因為它是草根,就不吃了嗎?想當年,商湯去見伊尹,向他請教,就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就是所謂「天下之賤人也」。可是湯王怎麼說?湯王說,如果有一種藥,吃了以後可以使我的耳朵更靈敏,眼睛更明亮,我一定吃了它。伊尹對於我們國家,就是最好的醫生;他的主張,就是最好的藥物。由此可見,一種主張,你採納還是不採納,關鍵要看它有沒有用(唯其可行)。我的主張,就是管用的藥。不採納我的主張,就好比有大片的莊稼不收割,偏偏要去拾穀穗。攻擊我的主張,則等於是以卵擊石。你就是把天底下的雞蛋都扔完了,那石頭還是石頭,我還是我(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第二章《儒墨之爭》之〈墨子的藥方〉)
不說直話,真理就無法表現……。真理,是最樸素的;真理,也是最直白的。只要是真理,就一定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第二章《儒墨之爭》之〈兩位俠士〉)

講倫理道德,不能不講人之常情。道德是甚麼?是人與人之間行為的規範。這種規範,如果不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如果不講常理、常情、常識,就沒有基礎,不能實行,甚至會成為「偽善」。偽善非善。(第二章《儒墨之爭》之〈三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