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二) —— 錦城散策

圓池
經過一晚的酣睡,我在清早起床梳洗時,倍覺精神。我拉開窗戶的幕板,迎接新的一天。和煦的陽光流入房間,暖意漸生,展望窗外,長空萬里,盡是藍天白雲為善用旅程的每分每秒,不致浪費上天對我的恩賜,我於是把握時間,整理行裝,吃了早餐後,便從酒店步行到附近的地鐵站,乘搭列車到大阪城公園。
雀鳥在池邊喝水
甫出車站,我頓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迷醉,不自覺細步慢走,走到方池旁,欣賞着池中草木,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分外青綠;兩側的清水沿着狹長的石板不斷流淌,令附近的老樹嫩草倍添生意。畢直的石路引領着遊人往前走到圓池,池水定時湧噴,澆淋着池中棕黃的巨石。在蔚藍的晴空下,老人在長櫈上休憩,撒播餅碎,餵飼雀鳥,雀鳥吃飽後,不時飛到圓池邊低頭喝水,煞是有趣!
在園內四通八達的道路上,有人騎自行車,有人在緩步跑,有人伸展四肢,好不熱鬧!道路兩旁栽種着樹木,在初冬的十二月,繁茂的枝幹上全是金黃火紅的葉片,陽光穿透葉脈,更顯得明艷亮麗。冬風伴着園內每一個人,而金葉則隨風飄舞,散落地上,非常浪漫,亦似是為途人在寒風中奉獻絲絲暖意!
從東外壕遠望商務園區
我在大阪城音樂廳附近遊了一圈,便沿着大路行,繞過森林,走到東外壕的盡頭,逗留了一會兒,細賞大阪古今之美。在左方,雄偉的石垣與茂密的紅林互相依伴,訴說千年往事;在右邊,商務園區的大廈高聳入雲,玻璃外牆反射着澄藍的天色與雲影;中間則是遼闊的護城河,河面水波不興,洽像一面藍鏡,把石垣、紅林、高樓、白雲,一一映照在鏡面上。此景之美,如絕色女子,一睹足以畢生難忘。晴空朗日對景色的襯托,真的至關重要。
在欄杆上的白鳥
隨後,我穿過森林,沿着大路繼續行,邊走邊享受着悠揚的樂韻。因為當天是週日,所以園中有不少樂隊在路邊演奏。動人的節拍,加上烏鴉「啊啊」和唱,令我覺得園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生機。我以輕快的步伐走過太陽廣場、社會運動顯彰碑,然後到達公園的東北角。此處鄰近西日本鐵路環狀線車站的出入口,過了河,到大阪城新橋另一端,就是商務園區。因此,對岸有不少新式建築,十分華麗壯觀。橋下兩岸亦可觀賞到白鳥,牠們有時跨河而飛,有時停在河面上休息,有時更會一隻一隻整齊站在岸邊的欄杆,彷彿在叫我幫助牠們拍全家幅,非常可愛。
桃園內的追憶林
在新橋上拍下幾張照片後,我便繼續沿路前行,路過大阪城會館,進入桃園。園內人流稀疏,桃樹一株株種滿道路兩旁,梢枝上不但不見桃花,連葉也變得枯黃,寒風一吹,飄落紛飛,只剩下光禿禿的丫枝,而一塊塊金葉則輕輕鋪上路面,令桃園倍感荒涼。的確,寒冬臘月,從來不是桃花盛開的時節。桃花雖沒看見,但我亦喜歡這種滄涼幽靜的景色,尤其是地上金黃的枯葉,與天上海藍的長空,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繼續沿路直行,繞過北外壕,上京橋,看到天守閣,便知道登上了外城垣。朝着內壕往南走,遠遠看見跨過護城河、連接着內、外城垣的極樂橋。它就像蜿蜒柔韌的彩帶,凌於壕上,引領着遊人的視野,從筆直的大阪城內城牆,一直延伸至曲橢的大阪城會館館頂。
梅林內的野貓
我順着彩帶的引導,經過青屋門,沿着東內壕,爬上土坡,步入梅林。林內栽培了上千棵矮梅,與桃樹一樣,也是光禿禿的。我走到林邊,倚着木欄,俯瞰東外壕,細看水鴨在壕中暢泳,情侶在園內漫步,老人在岸邊垂釣,然後我抬頭遠望,遼闊的景觀,襯以藍天白雲,伴以街頭鼓樂,將剛經過的公園森林、太陽廣場、大阪城會館、商務園區大廈等景點,一覽無遺,盡收於眼瞼。我能夠在瞬間的一生,看到如斯美景,可謂十分幸運我在林邊駐足了約半個小時,因為此刻景色令我依依不捨,我想多看幾眼,多留幾分鐘,生怕走馬看花,匆匆走過,會浪費上天的恩賜,為人生留下極大的遺憾。我要睜大眼睛,集中精神,將眼前的勝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
觀光火車
大飽眼福之後,我便踏出梅林,走上斜坡,沿着南外壕一路往前行。南外壕是大阪城「觀光火車」的起點,「火車」載着遊客來往大手門至櫻門之間,行程約二十分鐘,當然「火車」只是外殼裝飾,真正使用的還是拖卡汽車。
我繼續沿路直行,來到教育塔。時值初冬,片片金葉鋪滿塔前,十分浪漫。我在塔前拍了幾幅照片後,便沿路轉右,經過大手門,沿西外壕邊,重返京橋,然後繞過北內壕,登上極樂橋,進入刻印石廣場,再走幾步,便到達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
天守閣是大阪城著名地標,亦是大阪重要名勝。大阪城又叫「金城」或「錦城」,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史上三大名城。大阪城曾用作豐臣秀吉的行宮,到幕府時期則為德川家族控制西日本各大名的重要據點。豐臣、德川時期的大阪城已遭戰火摧毀,而今日所見的城廓、天守閣則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等現代建築技術復修而成。
在參觀天守閣之前,我到附近的大阪市立博物館,即原日本皇軍第四師團司令部,遊覽了一會兒。博物館的前身是軍事總部,故此外觀上與堡壘要塞十分相似,加上棕黃色的外牆,筆直的樑柱,給人一種雄偉莊嚴的感覺之餘,亦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侵華的日軍。
章魚燒
隨後,我走到附近的小吃店品嚐大阪地道美食‑‑‑‑章魚燒。章魚燒的賣相有點兒像香港的地道美食‑‑‑‑魚蛋,但體積絕對比魚蛋大。煮法是在麵粉裏加入章魚,然後用稱為「章魚燒器」的凹洞鐵板把麵粉烤成金黃色的油丸子,再在表面塗上醬料,灑上碎乾蔥等配料,插上牙籤,讓客人叉來吃。我試了一客,覺得味道十分不錯,非常可口,熱噴噴的、柔軟的麵糰蘸了鹹醬汁,配以彈牙的章魚腕,咀嚼起來的「口感」軟而不韌,鹹而不澀,可謂色香味俱全,令人齒頰留香,一試難忘。
從天守閣眺瞰大阪市區
吃飽之後,我便走到售票處買票,參觀天守閣。天守閣其實是一家博物館,館內各層有不同的展板、模型,介紹大阪城的歷史。其中在最頂層,遊客可環觀眺望整個大阪市的建築群。我登樓的那天,天色非常清朗,遠望市區,景色十分清楚,沒有一點灰塵、煙霞;不像香港,即使晴天時候登上山頂凌霄閣、國際貿易廣場等建築,仍會看到一層灰黃的煙霾,瀰漫着城市各處。
在觀景台飽覽大阪的市區建築後,我便沿着梯級,落到底層,離開天守閣,經過市立博物館,出櫻門,來到祭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在神社的鳥居外面逗留了一會兒,我便往西走,經過修道館、西之丸庭園,出大手門後,再沿行人路走到谷町四丁目地鐵站,乘搭列車返回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