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錦城追憶:二零一一冬大阪之旅回顧 (十三) —— 中島遊攝

中之島行人徑
在第十日,有見於早上的天空依然晴朗,我決定趁着美麗的天色,乘搭地鐵御堂筋線列車到淀屋橋站,到中之島走馬看花,遊攝一回。出了車站,我沿着土佐堀川北岸,一路往東走,走到中之島公園。
中之島公園乃坐落於堂島川和土佐掘川之間的水濱公園,總長約一點五公里,面積為十一公頃,建於明治二十四年,是大阪市首座公園。園內的「玫瑰園」、「玫瑰小徑」及「玫瑰廣場」栽種了約一百種、共四千棵玫瑰,在每年五月中旬和十月中旬,競相綻放,十分美觀,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使得中之島熱鬧非凡。我在十二月下旬入園,當然沒有機會大飽眼福,因為「冬大人」初臨,鮮豔的玫瑰只好暫時卸下妝色,以待來年開春再爭艷鬥麗。然而,年末時候,園內各處裝上燈飾,在夜裏發放光彩,以迎接聖誕新年,卻是另一番浪漫景象。
大阪市中央公會堂
我沿着園內道路一直走,走到中之島東端,然後左轉往西北行,沿堂島川南岸往西走,穿過天神橋底,經過難波橋南端,便到達建於昭和五十六年、收藏了二千餘件中、日、韓三國的陶瓷作品的東洋陶瓷美術館。
過了馬路,在美術館對面,就是大阪市中央公會堂和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中央公會堂始建於大正五年,由當時的股票經紀人岩本榮之助捐款建造,內設兩個音樂廳及一個以特色菜餚著稱的飯店。會堂外牆以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紅瓦磚牆鋪砌而成,加上彩色玻璃窗、會堂內的樹枝形水晶燈,和根據日本神話「天地開闢」而描繪的天頂畫,使得整座建築充滿古典氣息。
日本銀行大阪支行
會堂旁就是中之島圖書館,館內收藏了許多關於大阪的文獻及古書,為研究人員提供珍貴的資料。圖書館由住友吉左衛出資興建,於明治三十七年落成,並命名為「大阪圖書館」,後改名為「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及後,在大正十一年,圖書館用住友吉左衛的捐贈金擴建主館的左右兩翼,變成現在的規模。圖書館三層的石砌結構和銅葺圓形屋頂,使其在外觀上更顯得雄偉莊嚴,與附近的中央公會堂及中之島公園,躋身「大阪風景名勝一百選」。
朝日新聞大阪本社
我在美術館前右轉,沿中之島通西行,在大阪市役所旁左轉入御堂筋,到達日本銀行大阪支行。支行分新、舊兩館,舊館建於明治三十六年,由辰野金吾設計,採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還參考了比利時國立銀行的外觀,而新館則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其窗戶用鏡面玻璃裝嵌,力求將舊館的半球形屋頂映照得更美麗。
關西電力公司大樓 (中)
走過日本銀行後,我便沿着御堂筋往南行,到淀屋橋北端時右轉,然後沿土佐堀川北岸一直往西行,經過肥後橋北端,到達朝日新聞大阪本社。朝日新聞社創立於明治十二年,是報紙《朝日新聞》的發行機構,亦是國內最大的傳媒組織,一共設有五個本社與支社、二百八十四個國內報導室、三十一個海外報導室,以及二十一個印刷廠,在輿論界的影響力極大。
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外型設計
離開朝日新聞社後,我就繼續沿路前進,經過關西電力公司大樓,走到筑前橋北端,便看見國立國際美術館及大阪市立科學館。國際美術館是日本國家級的美術館,亦是政府的文化事務代理機構。館內的展覽以當代藝術為主,遊客可以從作品的收藏到展品的陳列,感受到日本當代藝術的魅力外,亦瞭解到日本和世界藝術發展的新趨勢。
美術館旁就是大阪市立科學館。科學館於平成元年開幕,以「宇宙和能源」為主題,用「看得見、摸得着、遊得好」、淺顯易懂的方式,向遊客介紹了許多關於宇宙和能源的知識。館內配備了先進的放映機,以及無與倫比的音響效果,可以讓遊客通過直徑達二十七米的圓頂螢幕觀賞三十五萬個星球天體,體驗「身處宇宙,遨遊銀河」的奇幻旅程。
大阪市立科學館
我在館外拍了些照片之後,便沿路前行,經過常安橋、土佐堀橋的北端,走到大阪國際會議場。國際會議場於平成十二年竣工,場內的設施耳目一新,先進完善,可以滿足大型國際會議或慶典儀式的要求,對大阪在全球人才交流、資訊流通和物流配送等方面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亦因而使大阪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行經會議場後,我繼續漫步前行,走到船津橋頭南邊,到達中之島西端後,便右轉沿中之島通,一路往東行,穿過上船津橋底,經過堂島大橋、玉江橋、田簑橋、渡邊橋、大江橋的南邊,再沿御堂筋往南行,入淀屋橋站,乘搭列車返回酒店,計劃第十一日的行程。